2016年12月24日星期六

似曾相识 在水一方

似曾相识 在水一方 很多年前,首次听到《在水一方》首歌时,悠悠我心沉醉于斯,它的曲调别出一格,它的词意不是现代人表达爱情的思维,似是远古时代恋人思念伊人的感情。这样的感情诗句,似曾相识,于是,我在寻找那诗篇。 找到了1958年在中正念高中一就读的《中华文选》,里面《诗经》的第一篇《《蒹葭》。内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 辅助读物,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可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可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可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请阅读背面续文) (文接前一页) 琼瑶的改写再创作 在这一苍凉的深秋清晨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眺望,时而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恋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地张望、寻求。 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 这首《蒹葭》(在水一方)是距离现在已经三千多年周朝民间诗人写的,让我们可以看出远古时代的人是怎样谈恋爱和表达思念,那是多么含蓄。连题目只是用植物《蒹葭》(芦苇)名之。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小说,我只看过两本。她的成名作《窗外》是写她本身的故事,因此真实而感人。另一本是《一帘幽梦》文采奇佳,但有些布局情节过于牵强,但其中的与书名同样的那首诗《一帘幽梦》(已谱成歌曲),非常优美动听,我好喜欢。 琼瑶把《蒹葭》这首古诗改写并添些词句,是非常高超的再创作,名为《在水一方》,并成为一首令人爱听爱唱的歌曲。 在 水 一 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央。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中那句经典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在水一方。”就是取自的《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 常在意 2016/11/2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