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闺女的双人床

闺女的双人床
我们夜夜离不开“床”,小时少年不知不觉的在“那里”度过漫长的十多年,到了渐渐懂事又较成熟后,对“单人床”虽感到自由自在,但却孤单寂寞。这么一来,想起了“双人床”。
现在社会,除了“独身主义”者外,寻觅不到“公主”或“王子”单身男女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受教育高,工作职位高,品味高、对对象的要求也高:“要”—-男的学历要高、薪金要高、体型也要高,风度要好、样貌要佳、人品要优。不然,宁可“小姑独处尚无郎”地独居。好事者把她当作“剩女”,其实,她们是“不想低就”又“高难以攀”的“盛女”。
许多月入上万的“盛女”买了公寓,把闺房“打扮”得罗曼蒂克,买了一张舒适的“大床”。哦,成为“单身女人双人床”无限诱人的室内风景。
一个年青漂亮成熟的单身女,一张美观的“双人床”,不免会引起风情迷人的遐思。她,是不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说到这里,相信有“单身贵族女郎”可要大声抗议了。“请别抱着世俗或腐朽的眼光来看我们”。
“我们有一定收入,买张双人床,睡得舒服得个好眠,精神饱满而工作,奉献社会,何尝不可?买怎样的床是我们的自由,’关卿何事’?请尊重我们的选择。我们会洁身自保,不会在这’泛滥的情爱世界里,泛滥了自己’”。
———- ———— ———– ———–
是再见单人床?还是再见双人房?
谈起“单人床”和“双人床”,是由于电视剧《再见单人床》而引来的话题。这连续剧的内容有教育性,角色分配恰当。结局是一家里的年长父母、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由“分而合”。“分”是“单人床”,“合”是“双人床”。
“再见”这两个字,是亲友离开或送别时,常说的话。是表达希望再见到对方,是一种盼望,一种期待。
很多年前,有一名见习记者写了“樟宜巴刹”要折掉了,最后一句写道:“再见,樟宜巴刹!”,编辑问他,这巴刹是重建吗?他答道,不是。会再见到它吗?他说不会。既然不会,就不可能“再见”。写成“别了,樟宜巴刹!”较妥吧。
去年,我在医院住了三天两夜,检查心脏。做了各种测验,都属佳好。出院时,医生对我说:“放心,你的心没事,我不要跟你说再见!”
“再见”,就是再次见到。所以电视剧的“再见单人床”,应是“再见双人床”。你同意吗? 文/韦经利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

瑞士人爱说好话

瑞士人爱说好话
刚到瑞士时,有一次在巴士上,重感冒的我噴嚏连连又不停擦鼻涕,我每打一次噴嚏,车上乘客就「轮流」转过头来对我说:「祝你健康」,当时很不习慣这样的「关注」,怪尴尬的,还沒到达目的地就提前「逃」下车,不料下车前还有不少人(包括司机在內)齐声说“祝福你早日康復!”
超级市场的收銀員也一定会在顾客结账时打招呼,而且随时间变化招呼词。例如付完钱时,你会听到收銀員对你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祝你有个美丽的夜晚!」或「祝你周末愉快!」
瑞士人会道谢,然后不吝嗇的回过头来也祝福一下对方。这样大家互相祝福 ,购物这瑣碎的例行公事,因此变成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快乐泉源。
推著嬰兒车帶宝宝出门,每次都会有人过来看宝宝,称赞宝宝眼睛漂亮、肤色健康。我这当妈妈的总是听得飘飘然,觉得自己的宝宝真是全天下最可爱的。
后来才发现,每个小宝宝都一样被路人称赞,而每个妈妈也都跟我一样听得乐陶陶。渐渐的,我不再只把眼光定在自己的宝宝身上,看看別人的宝宝,的确也很可爱,开口称赞变成自然而然,也因此和其他的年轻妈妈熟悉起来,添了好多交換育儿心得的好朋友。
然而,这些年最让我觉得溫馨的,其实是家人之间的好話交流。我丈夫是瑞士人,用餐完毕一定跟我道谢,说菜肴很可口、说他好滿足;出门上班前会祝福我一天愉快;临睡前会祝我一觉好眠。
当然,长久下来,原本单向的祝福已变成双向的互祝,而我们的日子真的就像我们每天所说的话一般,多么怡悦又滿足。
我细心观察婆家众亲友,发现大家真的都是随时随地说好話的高手。我想,这样的好话交流,就是一家人和乐融融最大的因素吧!
若有机会来到瑞士,在大街上那着三文治或冰棒边走边吃,很可能会有人对你说:「尽情享用」或「祝你好胃口」,不必惊讶也別觉得尷尬,只要微笑道个谢,然后继续享用;如果对方也正在吃東西,也大方的回祝对方有个好胃口吧!
这就像「微笑原理」:你微笑,別人就会对你微笑。“情绪”具有高度传染力。
———- ———– ——— ———-
《瑞士人爱说好话》这是有趣的生活写照,是我前上司陆先生在瑞士度假了两个月后带来的。在瑞士,他每天清晨和黄昏在莱茵河畔漫步,看瑞士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人文景观,以及优雅生活,都令人羡慕不已。
这篇小品是一位少妇写的,我整理后,发表和大家共赏。 常在意 拾趣

  

10块钱去了哪里?

读毕下文后,请您告诉我:
10块钱去了哪里?
Ten Dollars ????????
This is very interesting question,try to figure out answer
Three Ladies went to a hotel to share a room.
The clerk asked for $300.
Each Lady paid $100, making up the $300.
The hotelkeeper then decided to allow a discount for the day, charging only $250 for the room.
He told the clerk to return $50 to the three Ladies.
The clerk pocketed $20 for himself. He gave the remaining $30 back to the three Ladies.
Each Lady took back $10. Therefore, each Lady paid 100 – 10 = $90 to the hotel.
$90 x 3 = $270 + the clerk’s $20 = $290.
Question: Where has the remaining $10 gone?
There is widespread interest in this question posted by a university in N.Z.
Many people are still trying to work out an answer.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数字问题,使不少的人算了又算,在找答案。好吧,让我们也来“伤脑筋”。
                      常在意 拾趣 18/2/2013
“拾趣”是我看到或听到而整理改写的故事,希望能博您一笑。

月如无恨月常圆

月如无恨月常圆
您知婵娟有什么心事吗?
以“请客为乐”的小学校友符君在2013年3月5日,约了几位友人在海港大厦吃午餐,商讨他计划在4月4日“大宴客”事宜。饭后两点多,我和太太乘地铁循环线回家,由于搭错了方向,途中到了植物园站,索性下车到那里逛逛。
炎阳高照热气袭人,走没几步看见有一个圆亭子,快步的到那里避暑。亭里有一对50岁左右的中年夫妇,看来不像本地人,在看《早报》。我跟他们聊了起来。他们是来游历的中国武汉人。
亭外的天气实在太热了,遥想天鹅戏水在园里的湖中美景,但大家都不想走出去近观。“萍水相逢”的我们,便待在那里亭里谈呀谈了三个小时。
他姓蔡,是做小本生意的“个体户”,谈了许多武汉甚至中国问题。他们是第一次来新加坡,所以我谈到日治时期的恐怖,殖民地时代的困苦,争取独立斗争的惊险,也说及我的人生遭遇。。。。。。等等。
我告诉他,我正在写《我生命中的六个奇迹》之外的篇章《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临别时,他祝我幸福,并赠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毛泽东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对于人间恨事,天若有感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乃指世间正确的途径,正常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会经过沧海变桑田的艰苦历程,最后是顺境而苦尽甘来。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常见人们引用的绝妙诗句,是毛泽东的创作吗?不是,它是出自李贺的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成了后人当成上联句子,来对之。故有“情若无憾情补天”等。但我最欣赏的是宋朝石曼卿的“月如无恨月常圆”。婵娟有心事吗?为何有恨?
我的人生,曾把人世苦痛尝尽,历经坎坷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幸而仍有一些快意的记录,如今已近八十,晚年子孙绕膝,感到有所欣慰有所欣喜。
文/韦经利 2013年3月9日
我的博客里有近百篇小品,盼您阅读指教。http://www.kenylee.blog.com/
我的电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在福州我们享受不到“福”

在福州我们享受不到“福”

     三人归队后虽松了一口气,但怒气犹不消失,一位骂起那八十岁的老同学,怪他在离开火车站出口阶梯前,“为何不转头看一看”,若是有这么一看,就不会酿成他似被抛弃而“怒气冲冠”。

     他们脱队后,向路人借电话打给福建旅行社,对方说会和导游联系,但仍是等到“发火”。这一借电话还要付出高价,因那名路人趁机“赚钱”。

     除了那位自称是”过江泥菩萨”头昏脑胀没想到要“回头张望”的八十可怜老人受挨骂外,其他的人说话了,一说是“他们自误”,二说“他们时常不是殿后的人”,还有三说“最老者没有什么错”,这些开口者也都遭殃。

     为何他们三位会落后而脱队呢?因为,一位是走路较慢,一是乏力抬重物件,行李箱又较大,所以那位“牛哥”要照顾两人,当他们走上难度很高的火车站出口处时,已不见同游人的踪影。

     前面文中提到的三不该是--,一不该:更换行程而要乘火车。二不该:本来是厦门那名女导游要来接我们,和带我们游玩福州的,但她从厦门到福州的路途,车子坏了(她说的)而不能及时赶到。三不该:找来一名莫名其妙的福州临时导游。

    笼罩着沉闷气氛,又枉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在福州的第一天只是“走马看花”乘旅游车绕着名胜地“西湖”半圈。第二天早上那名女导游出现了,她带我们游了烧鸦片的林则徐出生地,也说她赶来福州的途中车子过热而烧起来。她没有因她而导致不愉快事故的发生等而说“对不起”。(她真的不知道骂吗?)

     接着为了赶路,草草了事地离开福州。福州是福建首府,文化昌盛之地,本来我们想在那里过三天两夜,亲睹人文等景物。福州又名榕城,但匆匆而别,没法领会《榕树下》歌曲中的美妙意境。

      福州,幸福之州,遗憾呀,我们千里遥遥而来,想看看您的风采却受了满肚的“气”,没有分享到福州之“福”!

。。。。。。。。。。。。。。。。。。。。。。。。。。。。。。。。。

     挨骂的是年纪最大八十岁的韦经利。不幸流落火车站的是黄南其、黄盛强、林佩琼。骂人的人是黄南其。他说,他骂得有理。

                                  文/韦经利 福建八日游随笔  18/10/2014 


        * 回来后 ,遇见一位老同事,他说半年前他参加的旅行团游玩时,也遇到福建方面要改行程,还好他们打电话回新加坡的旅行社,坚持表示不改,福建之行才得以顺利进行而愉快归来。

       * 福建省旅游局的小册子中列明:
旅行社应该按合同约定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行程的出发地,途经地和目的地,旅游行程中交通、住宿、餐饮安排及其标准。若擅自改变合同安排,由此造成旅游 者损失的,旅游社应负责赔偿。

“ 三不该 ” 害了我们



                                                     “ 三不该 ” 害了我们    

      

    这次福建八天行,除了武夷山因那里特别规定必须由当地的导游外,全程是由厦门开始的女导游负责。她改了本来是乘动车到福州的行程,使到我们从武夷山到福州乘火车,原来从武夷山到福州没有动车。我们茫然不知,当初她要改行程的时候,也没有加清楚说明这点。



     福州的火车站不像我们以前的丹戎巴葛车站,下了车之后,再要往下走很多级梯阶才到地下层,虽一旁有把行李溜下去的滑道,但行李箱破裂的可能性非常大。



     提着笨重的行李箱和手提包走下很多层的梯阶,我们那位年纪最大的团员在第一层就跌倒了,幸好没受伤,在一位好心的年轻人扶持下到地底层。



    在地下层我们等了很久才见到当地的导游姗姗来迟,是一名年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士。他问知那位是最老的以后,帮他把行李箱拿了“爬”上又是很多层阶梯的出口处 ,到了地面大路口,他便匆匆忙忙地带大家往前走。



    那位最老的拖着行李箱,背着两个背包,可怜的他,还要携扶着老伴,因他的太太两个星期前刚从医院出来。在人潮汹涌车辆横冲的陌生地方,炎阳烈日高照下,视线是紧盯着那些比他年轻走得快的同游人 。



    走了一段好长的路后,才在路旁的小树下停留下来,发觉少了三个人。导游和另一位较年轻团员决定回到火车站寻找他们,可是半途两人却回头来,理由是天气太热了。



    导游打了几回电话给三位“脱队”者,但都打不通。大家也为他们三着急,但都害怕迷失方向,没人敢去寻找。



     这名年轻导游说,等一下才再去火车站找“失联”的三人。他忙着用手机联络旅游车司机,花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旅游车才来到,大家上车后,这名福州的导游才去火车站找人。



    人地生疏沦落在火车站的团员,烦躁、无助、生气、埋怨。。。。,焦急地等了一个多小时,加上气候炎热使到火气加大,一见到匆匆而来的导游,其中一位毫不客气大骂道:“你根本不是导游,怎么不点够人数,就带大家走!”



     这不愉快都是“三不该”惹的祸,害了我们!那些三不该,下一集分解。



                                 文/韦经利 福建八日游随笔  18/10/2014 

2015年5月12日星期二

在河内,难以见到华文字,为何?

难以见到华文字,为何?
我们在河内五天游,只是在“文庙”和“还剑湖”看到华文字。在街道与商店都不见华文(汉字)的踪影。
越南在清朝及更早以前,不是中国的部分领土吗?在那时难道不是用华文吗?是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吗?
这次河内行,我在旅游车上的座位靠近“导游”。他是越南华人,姓陈,自称“小路”。大学毕业,攻读的是“现代语言系”,所以华文和英文都很好,今年36岁,已睡“双人床”,有一个孩子。为人谦虚,见闻广阔,我向他提一些问题,他十分乐意回答,并详细的解释。
他说,在越南语的历史中,深受中文文化的影响,起初使用的是汉字,部分汉字没有的,就用汉字部首重组成为越南字。
进入到11世纪之后开始使用“儒字”,仍为汉字范畴。1789年后以记音节的方式,发展成了属于越南的独特文字。
在越南的典型中国式建筑才见到华文字
延绵到19世纪的近
代历史上,被法国统治后,
受到法国人和传教士的影
响,为更简便和明晰的表
示某些术语,以及用于外
交,被“拉丁文”记号的
文字所代替。也就是说,
用“拼音文字”替代了象
形“方块字”。自此,这
种越南通用的官方语言则
自1865年沿用至今。
越南的华校如今怎样了?
“小路”说,越南和平后华
校可不少,可惜1979年发
生了“中越战争”,华校被
关闭。还好,现在的胡志明
市已开始复办华校了。
韦经利
越南河内行随笔
13/7/2013

越南币,困扰了我们!

越南币,困扰了我们!
这次我们20人到河内旅游个个都“身怀百万”。出手也很“大方”,打赏为我们提行李的旅店服务生,就是一万到两万。
黄太太在酒家用餐后,用6000越币买了一个手工绣制布袋,眉头皱也没皱。
但用惯了新加坡币的我们,许多人的“脑袋“时常转不过来。记得在第三天,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后,大家在馆内餐厅休息喝杯饮料,我想让我出钱请20位同游人喝杯咖啡吧。
一个人约为两万多越币,20人大概是50万。太太听到我计算出要付“50万”,眼睛睁得大大地 :“哇,50万!”我只好建议“民主”各出各的。其实,50万越币,折算成新币只不过30元。
五十万在新加坡可买到一间四房式组屋。唉!在河内五十万只能请20位友人喝杯咖啡。
爱打高尔夫球的那位王同学,看中了有“老虎斑纹”的手镯,讨价还价后以80万成交,有游伴摇着头笑他花80万买几个小石头。
越南人卖东西时,对我们这般游客,开口闭口是“美元多少”。听了毫不是味,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不说“越币多少”呢?虽是汇率不稳定,但他们日常总得使用自己的货币呀,为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不要满脑袋是“美元、美元”。黎同学感叹地说“他们是:痛恨美军,却爱美元!”
在新加坡你有百万,人们会说你是百万富
翁。在越南你有百万,那你是穷得很可怜,很可
怜,因为那里的百万等于新加坡币只是60元而已。
文 /韦经利 12/7/2013
我的博客:

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浪漫诗人徐志摩 遇见第一才女林徽音

浪漫诗人徐志摩
遇见第一才女林徽音
我本来是不会看白话诗的,直到我“偶然”间阅读了泰戈尔的诗,后来再“遇见”徐志摩的《偶然》,才改观,喜欢起新诗来。
徐志摩是个多情种子,他有三个女人。首个是“发妻”,第二个是林徽音,第三位是陆小曼。
徐志摩和林徽音是在伦敦剑桥大学深造时产生感情的。有一晚,乘轻舟夜游康河时,林徽音念起了“ 草上的露珠,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新归来的燕儿,在旧巢里呢喃不休。。。。”在此良辰美景,徐志摩也吟起飘逸的诗句。
有一天,林徽音在她的宿舍内弹琴,思绪随琴音游离到那一夜在康河的情景,她让手中的音符与脑海中泛影重叠,直到一曲终了,人犹在那境地中。那时,徐志摩早已静静的停留在她的门外,沉醉在琴声中。
本来,林徽音一路来,称呼徐志摩为叔叔的。那天起,感情蒙蔽了理智,两人情不自禁地“掉入”爱河中。
在伦敦的一个“萧邦之夜”的舞会,她弹起夜曲,他朗吟诗歌,以及翩翩起舞,被视为“一对完美的恋人”。
可是好景不长,双方家人都极力反对,加上徐志摩已有家室,林徽音已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亲。林徽音先逃避,经过了痛苦的蒸熬,她对徐志摩说: “我要你记住—-然后忘掉!” 徐志摩:“你做得到?—-记住然后忘掉?”
于是有了:“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欣,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首感人的《偶然》。
我们练习的这首徐志摩的《偶然》歌曲,而由马国黄振文写的合唱曲,是颐年中心合唱团庆祝25 周年的曲目。指挥齐文洋老师希望我写一点《偶然》的缠绵背景,让大家“感染”以用多一点的感情来演绎它的内涵。故此有了这篇文字,勿见笑!
在茫茫的人海,人生旅途上的“偶然”相会已不易,更何况是“相会时互放的光亮”,来互相温暖、互相慰藉。《偶然》写人与人间相逢相识的“偶然”,于飘逸潇洒中,含揉着些许人生的无奈和有情的喟叹!
                              

唱出我心的《偶然》

唱出我心的《偶然》
《偶然》是现代著名浪漫诗人徐志摩作品中,最为人熟悉与欣赏的抒情小诗。
如果我们只是一掠儿过,又不了解诗人的个性和背景,是难以深一层体会到他内心在《偶然》中的感受与真情的流露。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与一位秀外
慧中的女同学,产生了一段浓浓的罗
曼蒂克,诗歌一般的恋情,但终于无
可奈何地“流失”。他写的这首诗是抒
发他离去而故作“潇洒”的心境。
词中是他期望:她把两人的相逢当
做人生旅途中的“偶然”,把这情谊
记得也好,忘掉也不妨,别因分手而
颓丧,要各自勇于续奔前程。
我记起五十年前,有一位大专姓何
的同学,因他那姓叶的女友移情别恋而
伤感沉沦。我认识这位姓叶很有气质的
女青年,因她听过我哼《偶然》这首歌,
显示十分喜欢,而要求我一而再地“哼”。
我把歌词念给何同学听,他“细嚼
品味”后,逐渐明了起来,说道:“诗
中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她心思的写照。”
你若有同样的往事,或也有过“偶然”,或把自己相像有此“际遇”,当唱这首歌时,相信可较深的体会词中的内涵,这时《偶然》会唱出你、我、他的心。
我喜欢李惟宁的独唱曲《偶然》,他把徐志摩的词意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旋律优美。但有些音乐家认为,他忘了华文文字与谱曲的重要点,把那些不重要的代名词、介词、助词(如:你、我、于、在、是、的 等)不能加强语气的字,却放在重拍上,因而感到可惜,但是大家也不得不承认它的曲调好听、顺口,而竟然成为一首名曲。
你有“偶然”的际遇吗?我有,我已把它写成了《偶然的情怀》。那是1985年日本旅行时的“奇遇”。你若想看,可借给你阅读,但要记得归还!
韦经利 29/4/2013

河内的不少街道如50年代的牛车水

河内的不少街道
如50年代的牛车水
我们在河内住四星级旅馆的那条街,和附近的许多条街道,两旁的灯柱上乱七八糟的挂着黑漆漆电线,当你好奇地仰首观看“叹气”时,你可能会又要喊“唉呀”呼叫,因为脚踏的是失修凹凸不平的马路而摔倒受伤。
还有,很多成排店屋的前面,是无牌的“个体户”,摊位小得很“好可怜”,有的只是卖八九瓶汽水,或是十几粒生果,一天能赚多少钱?能温饱吗?看看他们瘦小的身体和陈旧的穿著,可知生活的艰难。
在新加坡,我们买蔬菜需上超市或湿巴刹,但在那里路边便是小市场,不必付租金,番薯、空心菜、茄子等等随地摆放,又可讨价还价,相信价廉又物美。
许多小巷,无牌小贩就地铺满售卖的蔬菜水果,形成一道风景线。
路旁另有的特色是在傍晚,矮矮的凳子坐满了人,矮矮的桌子上放着杯子,是平民一天劳作之后的“快乐时光”,他们一方面谈家常话天下,一方面享受咖啡或啤酒的甜美。
杂乱的电线、无牌的摊贩、街巷的失修、在街边的饮喝等等,啊,那不就是40,50年代,我们新加坡的大坡牛车水和小坡
鲁马班让一些街道的情景吗?
外来的统治,数十年的战乱,越南一直处于
被殖民地主义剥削与残无人道的大事破坏,直到
上个世纪80年代才安定下来,相信刻苦耐劳和斗
志坚强的越南人,会摆脱穷困,生活会随着改善
而美好起来。 越南河内行随笔之二 11/7/2013

最近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去骂人!

最近很忙
忙到没有时间去骂人!
我是3 K党的成员。这个令人怕怕3 K党名字,它的“来源”是1960年在中正中学就读高中 三年级时“荣获”的。
我们班上有四十多人,是超龄或SUPPER 超龄学生。当年刚从南洋大学毕业的谢荣明老师, 第一次踏进课室时,睁大眼睛,以为走错了地方,因为看到的是和他年纪差异不大的年青人。
当“起立、行礼、坐下”后,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讲解“三角”,讲得清楚明白,同学们佩 服他的学识,加上谈吐风趣,对他尊敬三分,又加多几分。
第三天吧,他进课室后,还听到哗哗啦啦的谈话声,他说:“你们这班3K党呀!”。话一落 地,同学们笑了,也安静了。自此我们常以3K党自称,因此我也成为3k 党成员。
说道忙,最近很忙,颐年中心合唱团筹备成立25 周年音乐会,本已“退役”的我,被“请” 出来担任“筹划”工作。参与特刊、投影、接洽司仪等事项。颐年中心也在此时举办30周年喜 庆,出版“月历”因此还在忙中。加上准备出版《中正人》第二辑,要以之送给母校75周年庆 典时当“礼物”,还有。。。。。。
话说要骂人,被骂的是3 k同学王冠群。他病倒了,出院后一两个月联络不到,他的手机没 开,似是“黄鹤不知何处去”,大家焦急了,尤其是颜京民同学,四处寻觅,终于在他常去的 庙堂打听到他在疗养所。
几个星期天后,他回家了。他的病除了要服用医院医生配给的药物外,十分需要物理治 疗、中药调理、针灸等等。过去,同班的李金龙还在时,我们的健康由他照顾,如今是蔡乙胜 “伸出援手”。
蔡乙胜的父亲是名中医,虽然乙胜毕业后经商,但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祖传“秘笈”,加上 对中医中药颇有心得。同学冠群病了,他放下生意,特到远在榜鹅为冠群把脉,诊断、开药 方、还亲自买药、指导佣人煮药。他说,打通血脉后,才给以针灸等等。
用心良苦的付出却因“太苦了,真难喝,吃不下”,乙胜对冠群说:“忍耐,忍耐,良 药是苦口的,请你帮帮忙,喝了吧!”
3 K的颜京民、王录庄、黄声权、黎德勤等知道了,相约上门一次又一次解释、分析、劝 说、带骂,已得到一些效果,他们很希望我也去骂骂,这位“老了变似小孩”不听话的好同 窗、好友伴。
好吧,25周年的音乐会后,我才去“劝”与“骂”他。现在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去“骂 人”。真想不到,退休后,没收入了, 钱不够用,时间也不够用!

我已经死了?

我已经死了?
清晨六点,仍漫游在美妙的睡梦中,我被人摇醒。
“大梧,你是死了吗?”是太太的声音。
睁开眼睛,看到太太是脸带笑容,而不是泪流满眶。
“大吉利市,若我死了,你不是成为寡妇了吗?”
“是报纸说你已经归天了的。”太太说。
我立即起身,洗好了脸,拿《早报》的“死人版”一看。果然有我名字,
姓名都一样,岁数也相同,还有一位亲属的名字也相同。
吃了面包,喝了咖啡,更清醒了,我没有死。
八点半,电话声响,我拿起话筒,还没问对方是谁,就告诉他“我还在。”
“恭喜还在。”是老同学老好友韦经利打来的。
他是在住家对面的“迷你”公园里,晨运时接到中正中学校友会的总务
洪广亮的电话,所以打电话来“求证”的。
九点时,他和几位友人在四美联络所咖啡摊茶会时,其中一位姓李,
是五十年前在小坡大马路(我老家对面)开书局的,他感叹地说:
“大梧已走了。”
当天,接到很多询问电话。我告诉他们,千万不要送花圈了,白金多多
益善,但要用红色的红包封套装着。
“我死是没错的。但时间(日期)是错的。(因为不是今天)。”让我
借用著名的英国幽默大师肖伯纳的话,来回应。哈哈。
那天是2013年12月14日。
肖伯纳在世时,曾经有一次被谣传他的死讯。他真不愧是幽默大师,用此话
来答复传媒界。
文 / 云大梧 含笑随笔 14/12/2013
——————————————————————-
这是好友云大梧写的自身趣事,请发表在我的博客,希望获得一笑。
—韦经利

当我达到“无我”之后

当我达到“无我”之后
文/韦经利
那篇《我的智慧》短文在博客上发表,我也影印送给友人阅读。文中坦然
叙述我的智慧如猪一样。
记得有一天晚上,中正中学校友会许万兴会长在岛屿高尔夫球场的酒家,
请我们十余位《中正人》访员吃饭,并了解出版的筹划进展。会后,我把那篇
博文让“见”。他说:“其实,猪是很聪明的动物”。
许多人也是这么说的,猪聪明吗?
友人甲说:从生理来说,吃饱后闭目安息睡个觉,是最佳好、最“甜美”的
享受,猪就知道其中的原理。而人呢?饱后又忙忙碌碌干活去,所以在猪的眼中:
人类是最傻的动物。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有人进行多次试验,找到了猪也是很聪明的证据。
    甚至有人长期的观察后,以猪的“身份”写出了猪的感想—“别人笑我太愚蠢,
    我笑他们看不穿”。如下:
笨到极点就是我
好吃懒做美扬名
大智若愚装糊涂
人云亦云费思量
这是猪嘲笑自以为聪明的人类,对它们了解不足。
农历正月初三晚上,去向合唱团指挥齐文洋老师拜年,团员吴中山医师
    听我苦恼地述说“我的智慧如猪时”,想不到他却说:“别忧伤,你忘了自己,
    是你已经修养修炼到最高境界—忘我的地步。”最后还加上一声:“恭喜!”
我高兴了好多天,后来遇见一位迷于春秋时代庄子思想的朋友说:当达到
“忘我”之后,就离“无我”不远了。”
什么是“无我”呢?我急忙地问。
他说:“无我,就是人间没有了你!”
啊,人间没有了我 ???
2014年2月18日 夜晚 胡思

竹杖芒鞋轻胜马

竹杖芒鞋轻胜马
在珍珠大厦遇见五十年前认识的文友江秋文,请他喝茶叙述往事,他七十
多岁了,手持拐杖缓缓而行,因此谈起我的最近涂写的那篇《我有了权杖》,
想不到只念小学五年级的他,竟然随口朗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哦,是宋朝诗人苏东坡的《定风波》。
江君比我小五岁,记忆力胜我三十岁有余,数十年来他天天阅读,不只是
古文学,现代文艺也迷惑了他,马克思的《资本论》等也涉及,见识十分广,
我自叹不如,对他是“赞了又赞”。
《定风波》的全文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两年前,我在《早报》读到那时是中国副总理的吴仪(铁娘子)引退时,引
用了这两句诗词来“驳斥”那些对她的“政绩和独身”有所微词的人。借以表
明自己是位堂堂正正为人。
对这首词,有一位叶先生有很好的解释:
天下之事,不因个人之紧张而变,如雨、如风。然,为何众人奔走躲避,心
乱也。人生在世,无时无刻有风雨,自然之风雨,亦如人生之风雨,且如东坡之
何妨吟啸且徐行。若存一份定力与持守,即可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无论何时,己之品格修养不可改也。
谈到“拐杖”。不少人,脚力欠佳,不得不借用“第三脚”来支持,但又
不好意思带“它”出门,改用雨伞,自我“安慰”我还不算太老,不需要拐杖。
老了心虽要年轻,但对身体要“认老”。好吧,让乐龄的我们,大家一起用拐杖!
无论是拐杖、权杖、竹杖。。。。都是可以依“仗”之杖!
文/韦经利 24/7/2014
我的博客:http://www.kenylee.blog.com/
我的电邮:boeykenylee@hotmail

“我有了权杖”

“我有了权杖”
最近的几次小学校友茶会,不见以前常来的符君踪影,今天来了。他的
到来,使大家感到诧异,因为陪伴他的是一根手杖。
前年他加入“古来稀”俱乐部,今年才不过72岁,干吗怎么快要靠拐杖
来支持呢?
原来几个月前他昏倒在巴士上,进院留医了几个星期,出院时医生特别
“授权 ”给他,所以他“荣获”了枝宝物。
孙中山、陈嘉庚等名人都有拐杖,走起路来威风凛凛。现在他也有了,自
我为荣。
他说,有了“她”依靠在身边可真好。好在哪里?且听他道来。
以前举步蹒跚行走不平稳,尤其是过马路提心吊胆,上下巴士心跳加速,
如今有了“她”,自信较强、较有安全感。在无人的偏僻处行走 ,也不怕
小盗,因为我有了“武器 ”。
还有,以前在地铁车厢里,用尽乞怜的眼光看着年纪比较轻的人,他们
铁石心肠无动于衷,没有人会“施舍”而让位。现在可不同了,两三位同时
立即站起来,甚至有的还说“安哥,请坐!”。毕竟“人心是肉做的”。
车内拥挤不堪,当我要下车时,用拐杖敲敲地板发出声响,人们纷纷
移开,分出一条路来,让我从容不迫地跨出车门。好像传说中的摩西,用
他手杖拨开红海的海水一样。
因此,我有点“骄傲”,由于我有了“权杖”,如“摩西手杖”一样发挥
了很有效的作用。
说毕,符君哈哈哈哈地笑了!他好像很开心,也好像有点阿Q !!
文/ 韦经利 7/7/2014

2015年5月6日星期三

感情艺术的泉源

感情艺术的泉源
人类与其它动物的不同,是人有感情。可能你会问:“蝴蝶双双飞舞,鸳鸯成对戏水,又何解?”我不是蝴蝶鸳鸯,不知它们的感情如何,但我相信人类的感情是最丰富的,是极深厚的,由于我看到了许多动人感情的艺术创作。
感情有寄寓母爱、父爱、子女对双亲的爱。还有友爱、对故乡的爱、国家的爱、对事物的爱等等。这丰富感情产生了爱,写出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和诗词,谱出无数的歌曲。还有,雕刻、美术、舞蹈等等的作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个“情”是爱情,文学中的不朽之作《红楼梦》、 “流掉”了很多“怀春少女”眼泪的琼瑶《窗外》、 徐志摩的恋爱诗,都深深地感人心弦。
这些创作都是由感情而发,而产生的灵感泉源,于是成为艺术巨作。
《红楼梦》是曹雪芹(借用贾宝玉之名)因不能和“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结成“连理”而“出家”,真是呕心沥血之作。琼瑶的《窗外》,是书写她虽热恋老师,但无奈地含泪离去,是真实故事而成为名作。
多情才子徐志摩乃因“狂”、因“爱”、因“痴”的感情奔放,而洋溢出不少诗作。好吧,让我们来看看下面摘录他的两首诗。
再 别 康 桥 文 / 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由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康桥、康河,给予浪漫诗人徐志摩留下难以忘掉的恋情,好多感人的诗篇是以这里为背景而抒发的。上面所引的,是他的《再别康桥》的最后四句。
他的诗,比喻新奇,相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而自成一格。音乐家喜爱他的字句清新,韵律谐和,很多首为之配谱而成名曲。除了《偶然》、《海韵》,还有《再别康桥》等。
不料,他为了到北京出席林徽音的建筑史讲座,心情如“飞上蓝天追彩云”,却随机失事而悄悄离开红尘。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留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还留下经过“苦斗”才得到的美艳新妇陆小曼。
(请看背面续文)
别拧我,疼! 文 / 徐志摩
“别拧我,疼”。。。。。。
你说,微锁着眉心。
那“疼”一个精圆的半吐,
在舌头尖上溜
一双眼也在说话,
眼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

洒开了,
轻纱的网。
“你在哪里?
“让我们死。” 你说。
这首诗,是陆小曼给徐志摩的灵感。写两个恋人在一起时,那不可说的举动,多野、多媚,多令人心跳。
像这类的爱情诗,多是感情的升华而从陆小曼那儿得来的文思。
回头再说林徽音,她嫁给了梁思成,但她没法就此“忘掉”曾为她写《偶然》的初恋情人徐志摩,所以邀请他出席她的讲座会,也因之飞机出事而身亡。最悲痛的也是她,她写了好多追思的篇章,吐露对徐志摩的感情,但这感情正如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主张的“精神恋爱”。
林徽音是徐志摩的“完美”对象,他这么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终于“不得”。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无性般的“纯”。
陆小曼能舞能唱能画,仪态万方,是交际场上一只艳丽的花蝴蝶,虽已结婚,但仍吸引了正当“失意”的徐志摩。她给人的印象是“野”。
情和爱是艺术的泉源。
“每个在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因感情而恋)”,不是我说的,是柏拉图说的。
由此而知,由感情而产生的爱是艺术的泉源,尤其是恋爱,尤其是,尤其是当真爱、深爱而失去的时候。
韦经利 6/6/2013
我的博客:http//:www.kenylee.blog.com/
我的“伊媚儿”:boeykenylee@hotmail

我 的 智 慧

我 的 智 慧
文 / 韦经利
近四五年来,我常写“博文”,已超过一百篇,不但在
博客上发表,同时影印给大家“欣赏”,得到“赞”词很多,
不期然地“飘飘然”,说起话来比较大声,自以为“智慧”不低。
但是,却在2013年12月12日(这个日子很容易记),那天晚
上是中正中学校友会,在纽顿京华酒店召开理事会会议。我虽然
是特邀理事,但经常出席。
理事人数近20人。当晚带了10份我参与制作的“颐年中心2014年的
月历”(台历)送给大家,真担心不够分配(不好意思嘛),于是交给秘书
代分。 想不到当晚出席的人数恰好是10位。
散会时,我瞥见有一个人拿了两份。是谁没有分到呢?
我疑惑,乘5号巴士回家途中(约半个小时后)才“恍然大悟”,
那个没拿的人是谁。
过后,小学校友茶会时,当我把这事说了,大家轰然大笑。记性好的陈君,
像当年的小学老师地说了: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一只母猪带着九只小猪过河,临过河母猪怕
把小猪淹死,仔细点了点数,连它算上,过河的一共是十只猪。等过了河
再一数小猪,发现了只有九只了。于是母猪就站在河边,朝河里看,只
见河水涛涛而去,却不见丢失的那个小猪的影子。母猪认定,是河水把
它的小猪淹死流走了,就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一只过河的狗看见它哭,
问它为什么伤心。
母猪把丢小猪的事说了。狗告诉它说:你的小猪没有丢,不信
你再数数。母猪又数了一遍,果然岸上一共十只猪。它很奇怪,狗告
诉它说:你是忘了自己。”
  
   人们(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前都把这个故事当笑话听。其实这个故事说的,
未尝不是现实中的事。那天晚上,我就是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
如今,可怜呀!我的智慧已经和猪一般: 属于“猪的智慧”。
2013年12月13日 夜思
我的博客:http:http://www.bitsandpiecesinlife.blogspot.sg/
我的电邮:boeykenylee@hotmail.com
  
  

丑男赢得美人归(阿Q 幻想曲)

丑男赢得美人归(阿Q 幻想曲)
上电视《银色嘉年华》节目,才知道自己面目,因此写了《啊,原来我这
么丑!》 小品文,在“博客”、“面簿”上发表,并影印给大家阅读,想不
到竟然得到许多反应。
坐在合唱团女高音部最前排的甲女士,看完后特走到最后一排找我,带着同
情的口吻:“人老了不要怕丑,不必悲伤,健康就好!”也是坐在第一排的乙
女士转过头来含着微笑地为让我解愁:“你并不丑呀!”。
放学回家途中,女低的丙女士说:“你和蔼可亲,虽有些丑,但我觉得很温
柔。”另一位丁女士更妙地说:“若是十八无丑女,那么八十无美男,也不为过,
丑也没什么。”
苏东坡同宗苏进坤来短讯:能者献丑,不丑,美事一桩,是美,是赞!俗人
献丑,出丑。
“郎才女貌嘛,你是男的,为何在乎容貌而为它伤感呢?”网友的电邮。
“是美是丑,是很主观的,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个例子。可能在喜欢你的异性
认为你是“潘安”呢!”燕妮影印公司的老板说。
关于“美与丑”,友人云大梧说了一个故事: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长得丑陋。邓肯是当时的女舞蹈家,生得美如花。
邓肯被萧伯纳的才华所吸引,爱上了他,她给萧伯纳写了一封洋溢着爱慕的情书,
信中写道:“我希望能够与你结成夫妻,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的脸孔那么漂
亮,像您的脑子那么聪明……”
萧伯纳的回信十分风趣,他写道:“万一我们的孩子像我的脸一样的丑陋,像您的
笨脑子,那该怎么办呢?……”
有一名“粉丝”很会哄人:“我喜欢你那幽默、调侃、自嘲的小品,我把它当
着甜品,爱屋及乌,看到你感到有点甜美。”
面簿之友也添热闹地写道:“看到电视上的你没化妆,连头发也没梳整齐,
你要知道,三分人才七分装,好吧,我将送给你一打化妆品,要好好地用它。”
“当我们走在路上,不难看到俊男陪着丑女,也会见到美女伴着丑男,因为爱
情往往是盲目的,分不出美丑。丑男会赢得美人归,哈哈,阿Q吧!”另一网友写着。
上述的话语,是交谈、电邮、面簿、电话、短讯等而得来的戏言、戏语、戏事等,我
把它记下来,让大家看一看,希望能博得您一笑。
文 / 韦经利 2014年4月1日
潘安是谁?中国古时人们常用“貌似潘安”来赞赏一个男人的美貌。他是西晋文学家

啊,原来我这么丑!

啊,原来我这么丑!
爱美是人的天性,不少人不时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自我欣赏、自我陶
醉一番。
但是自己到底长得怎么样?在别人的眼中是如何?心中不免会产生问号,真
想知道,他人会给你的“真面目”打几分呢。
“哇,你今天好漂亮!”
这是赞美你的发型呢?还是说你的服装,或是指你的打扮,或你的容貌,可
不得而知。加上,许多的美言是客气话,是讨你喜欢,而非由衷之言。
照片,通常会给自己带来喜悦,可是它多数是经过修饰,尤其是出于艺术摄影,
男的可能美化似“潘安”,女的美丽像“西施”。
几个星期前,为了要写一篇报道,特访一对已经七十多高龄的夫妇,虽认识
他们多年,但上他们的门还是第一次 ,在言谈中发觉女主人叹了两次气,说了三
回很伤心。
好奇之下,大胆地问她,是为何事而伤心?她拿出相簿指出年青时的倩影,哦,
是位丽人,美貌如五六十年代影星“夏梦”。如今呢,因年华已消失,她已避开相
机,甚至少看镜子。她说:看镜子,以前是“观影自赏”,现在是“顾影自怜”。
她的感受,使我心头一震,再过几个星期,我是八十了,岁月会把我“催”成
怎个样子呢?
《银色嘉年华》的访问,让我有机会上电视,是难得又多么高兴的事,又可以
较“客观”地看到自己样貌。哪里知道,播放的时候,在银屏上看到的访问者是年
轻英俊艺人王昱清,在他的相映之下,只见那位被访者的男士,瘦瘦的身体、尖尖
的脸孔、黑黑的颊斑、咪咪的小眼。。。。
啊,那被访的人就是我。本来已是貌不扬人,如今老了,更是丑上加丑,真是
“献丑”,唉,教我如何不悲伤!
文/韦经利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下午
我的博客:http://www.bitsandpiecesinlife.blogspot.sg/
我的电邮:boeykenylee@hotmail.com

kopi o gardai ?

kopi o gardai ?
晨运后,到住家附近的四美联络所咖啡摊,来一杯热饮料,以
恢复运动消耗的热能,这已经是十多年来的习惯。
“阿嫂,请给我一杯kopi o gardai.”
当她冲好递给我时,笑着说:“大多数
的人是siew dai , 你却是要gar dai .与
别人不同?”
我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接着,她直接地问:“你为什么是gardai.?”
想了又想,少甜多甜是习惯问题吗?哦,我想不尽然。少糖(siew dai),是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因吃喝摄取过多的糖分,后来出现了健康问题,如今,不得已呀,只好少糖,甚至kosong (无糖)。
那么加糖(gardai)呢,是不是也是因为健康问题?我想不尽然。
加甜,是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问题。
,年小、年少、年青的我,都是在贫穷中长大,多数是喝白开水,难得有机会喝其它的饮料。孩童时最喜欢甜美的“汽水”,往往得“渴望”了一年,在春节时才如愿以“尝”。若是家里冲咖啡,好高兴呀,但为了节省,糖也是下得很少很少,所以渡过的日子里,“苦”吃得很多,又很久。
如今,年老了,想要填补过去的“缺憾”,让自己的“余生”有多一点“甜头”,故此,“阿嫂,请你给我一杯 kopi o gardai"。
文/韦经利 2013年6月1日
博客中已有百余篇小品文,盼您阅读、指教。
我的博客:http://www.bitsandpiecesinlife.blogspot.sg/
我的“伊媚儿”:boeykenylee@hotmail.com

人,真不容易了解自己

人,真不容易了解自己
“我们因误解而结婚,了解而离婚。”我们或许会听到离异
夫妻这样“异口同声”的表白。其实,这个“了解”是指了解
对方,而非了解自己。
但,人,绝大多数认为了解自己,甚至指别人不了解他。
——— ——— ——— ——–
有一次被邀请出席某个合唱团“团员独唱观摩会”,茶点时,该团团
长对我说,搞这样的音乐会想达到较好的水平可不容易。 因为有些可唱
的团员不敢尝试,反而那些较“差劲”的却率先报名,甚至还要唱多首。
因为“差”的人,不知道自己唱得“差”,反而认为自己很“不错”。
“差”的人,以为自己唱得很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以为”呢 ?
由于他或她曾经唱过给别人听,说他(她)“唱得好”的人,是–
(一)他的朋友, 因为是“朋友”不能说“朋友”不好。
(二)不懂得音乐的人。
(三)“我唱得怎样?”,被问的人答:“不错,很好!”不好意思说不好。
(四)“好”,是恭维的话。言不由衷。
(五)“有进步,不错”—-赞美的是他的个人老师。
(六)自恋自己声音又自负的人。
所以到底“唱得怎样?”哎,真是难以了解,更难以了解自己。
———- ———– ————- ———–
有一个机构的部门主管,他的擅长是讨好上司,懂得一些雕虫小技,但
对同辈却搞是非,对属下施压,常在人的背后放“飞刀”,公认是“不学无
术又心术不正”的人。
他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对联是:“不求尽得人意,但求问心无愧”。
真是大讽刺,而成为笑柄。因他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大家给他的为人品格评
价是怎样?
———- ——— ——— ————-
“我们应有宽阔的胸怀,包容的心,善待别人。即使他有对不起你的地方,
或者曾对你恶语相对过。”—-有不少说这话的人,他自己却缺少包容。
他以为“别人看他,和他自己看自己一样”,其实,有时往往恰恰相反。
————— ——————– ——————–
真的,人了解别人已不容易,要了解自己更难!
文/常在意 11/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