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

误将“玉水”为“易水”


相关



误将“玉水”为“易水”

我们游大理的一个“东巴教圣地”时,在进口处看见一块大石雕刻着“玉水寨的三个大红字。我脑海里涌起中学课本上的“风声萧萧。。。。。。于是朗读起:风萧萧兮玉”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几位同游的伴友,也跟着念了起来。



回到新加坡后,找资料重温一下。才知道,错将“冯京当马凉”。



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是悲壮的历史故事,是发生在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不是现在的南部边疆云南。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国地图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国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

之际的惨烈。“易水寒,似寒冷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诗歌《易水歌》;古歌名。

风声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东 巴 教:

东巴教是云南纳西族固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

由于经文讲师被称东巴,故此名为“东巴教

纳西文字:

纳西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约有两千多字,有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字象一意。但与图画之惟妙惟肖,求其美感不同。其文字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式还要古老。

2016年7月9日星期六

“香格里拉”一词 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



“香格里拉”一词

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

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

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心 中 的 日 月
    藏传佛教浩繁的经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捍巴拉王国的辉煌,她不但创造并主宰了世界,同时又是达赖喇嘛和班禅的转世地,并且那里还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闲逸、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最美好理想的归宿.

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困扰,没有疾病,没有仇恨、没有苍老,只有花常开水常绿,庄稼总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挂在枝头。

正因为拥有这些,香格里拉的传说,才象谜一样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也吸引着西方世界的探险家。

亚丁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景区核心为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的三怙主雪山。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三怙主雪山为鼎立而峙的三座雪峰呈字形,雪峰周围群峰林立,大大小小共30余座,千姿百态,十分美丽壮观。

香格里拉名字的纷争




香格里拉名字的纷争


    这次我们合唱总会去的云南香格里拉的地方,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于2001年批准更名而来的。

这倒不是说,书中说的香格里拉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当地政府出自开发旅游经济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策。

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

云南可以说是很早就认识到,开发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于是有了“云南的香格里拉”。

我们去的是云南的香格里拉

当四川政府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的时候,香格里拉的名称已经被云南用了,于是四川政府就在境内的“稻城亚丁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这还不够,还将稻城亚丁加个前缀上“最后的香格里拉”.

这还是不够,还将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称授予稻城亚丁,因为县级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该,于是就在四川境内以“香巴拉的名称来称呼“稻城亚丁”。


    现今的香格里拉那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

香格里拉这名字太美丽了,于是香格里拉一词被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印证《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